//胰臟癌之危險因子

胰臟癌之危險因子

胰臟位於上腹腔後中心的一個重要位置,可製造胰島素以調節血糖,亦能分泌脂肪酶及蛋白酶來促進食物分解吸收。胰臟惡性腫瘤的種類以胰腺癌占90% 以上最多,目前的治療效果仍差,因罹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及特異性,故難以和腸胃道疾病做區分,除非腫瘤有壓迫到神經或包覆血管,才會有感覺晚期出現黃疸、上腹痛、背痛、體重減輕、食慾不振等不適症狀時,才較容易被發現。但是於晚期被診斷出來時,大多已擴散到別的器官及血管上,無法完全切除病灶,且有80% 患者會復發,幾乎是等同宣告死亡,而現今醫界之重點便在於「預防勝於治療」。

吸菸及糖尿病是高風險族群
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廖偉智醫師表示,一般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主要有:家族遺傳、抽菸、肥胖、少運動、糖尿病、慢性胰臟炎、胰臟囊腫等。其中以菸癮占了25% 為主因,吸菸者比一般人高出50% 以上的患病機率,已戒菸者也需過10~15 年後的風險才下會降至等同一般人,而身體質量指數(BMI 值)超過25 之肥胖又少運動著,其罹胰臟癌的風險也易增加。另外,據近300 萬人的調查統計顯示,空腹血糖值與胰臟癌罹患率呈現高度相關性,空腹血糖超過126mg/dl 或糖化血色素大於6.5% 的糖尿病患者,於5 年後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倍增,空腹血糖值(100mg/dl) 每超過10mg/dl 就會平均上升14% 之風險,甚至在糖尿病前期(100~126mg/dl 的空腹血糖值) 之風險就已經出現了。
還有因任何問題造成之胰臟反覆發炎,也會導致胰臟癌。形成慢性胰臟發炎的主因是喝酒,在追蹤約3.6 萬名國人的調查中發現:每週喝酒一次以上但不醉者,易增加3 倍罹癌風險,酒醉一次以上者更上升至6.5 倍。而慢性胰臟發炎造成之胰臟鈣化及結石,亦直接影響胰島素分泌失調而導致糖尿病,以及因消化酵素製造減少,形成糞便變多、脂肪不易吸收、變瘦等不良現象。此外,於兒童或青少年時就開始反覆發生急性胰臟炎,之後演變為慢性者,其終身罹癌風險亦高達有25~40%。

有家族遺傳史要定期追蹤篩檢
廖偉智醫師另指出,約5~10% 癌症病人有家族病史( 可或不可知的基因突變影響),其中10~15% 的胰臟癌歸因於遺傳問題( 家族性胰臟癌、遺傳性胰臟癌傾向症候群)。而有乳癌基因(BRCA1、BRCA2) 突變帶原者,終身胰臟癌風險也高達3~5%。
以一般人而言,預防胰臟癌的的重點除了不抽菸、多運動、少喝酒、適當控制體重及血糖之外,廖偉智醫師針對高風險族群強調,從40~50 歲開始( 或是以家族內最早發病人之年齡減10~15 年),特別有家族遺傳史,以及已知會增加胰臟癌風險之突變基因的帶原者,在定期健診時多做內視鏡超音波(EUS)及核磁共振攝影(MRI) 篩檢,能有助及早發現惡性腫瘤以治療。

資料來源:杏輝醫藥Sinphar Medicine 124期  2018 Feb. (http://www.sinphar.com.tw/_upload/images/1802271444590.pdf)

2018-11-14T17:03:25+08:00四月 16th, 2018|知識中心|